正在阅读:成年人的朋友观:远近随意,聚散随缘!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生活宝典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成年人的朋友观:远近随意,聚散随缘!

转载 京唐港社区2021/11/14 22:06:38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30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“人与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初的细微差别会发展成巨大的鸿沟。


这条鸿沟,是经历、格局、圈层的不同,里面又隔了岁月变迁,盛满了各自人生的酸甜苦辣,时间长了,变得不可逾越。”


“失友症”是自我成长的重新思考

 

最近,“失友症”成为微博热门话题。过千万的阅读量背后,大家分享生活点滴,聊起内心的感受和思考。


“失友症”背后,其实是对于亲密关系和自我成长的一次重新思考和发现。


心理学家E.H.Erikson指出,18-25岁是所谓的“成年初期”,主要“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”。


我们需要朋友带来的亲密关系,克服内心的孤独、迷茫和不确定感,冲开人生一道道关卡,所谓“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”,研究表明,这一时期的交友因素,最重要的是“接近性”(proximity)。

 

俄亥俄大学教授William Rawlins认为,成年中期的友情,不再需要时刻相伴,关系被定义为“知道Ta在那里”。

 

因此,“失友症”其实是当代青年的一种幻觉。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维系友情,更成熟地面对人生。



交友的最高境界:守分寸,付真心


其实“朋友”本来不是一个词,而是一对词。


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明确表示:朋在甲骨文中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,

当商周年间,大规模的教育出现后,我们的先祖假借古字“朋”群鸟相聚的意思来作为学生们之间的称呼,而“友”在甲骨文中是两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状,本意为友好。


同门曰朋,同志曰友。

 

朋友间最重要的是分寸感。

 

《论语子罕第九》中写道,子曰:


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” 


“共学”即共同学习的伙伴;“适道”即拥有共同目标和志向的“同道中人”;“立”与“三十而立”意思类似,指的是到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,“可与立”也就是可以共事;“权”指通权达变。


“可与权”的意思是紧要关头,可以一起权衡利弊轻重的人。

 

孔子有交友的标准,同样,你也有自己的标准,只是切记凡事过犹不及,一旦失去分寸感,模糊了边界,再好的友情也会变成一场灾难。



中年人的朋友圈:

三观相合,磁场相吸


难过分享错了人,就成了笑话;快乐分享错了人,就成了显摆。


有段话说得很好:“一段友谊能维持多年,总显得情深似海,但时间会让你明白,岁月或许能熬出一个成熟的世界观,却不能养熟一个不投契的异路人。”


真正的朋友门槛其实很高,需要智识对等,需要灵魂契合,才能长久结伴同行,钱钟书曾说:“真正友谊的形成,并非由于双方有意地拉拢,带些偶然,带些不知不觉。


好的友情,始于志趣,合于三观。

 

最好的心态,是聚散随缘,得之淡然,失之泰然。最好的友情,是远近随意,你来,我去接你,你走,我不挽留。


余生,不必将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,放低期待,做好自己。

已有0人点赞

微信图片_20191208214153.jpg

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(jingtanggang.net)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。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